在播種面積大幅增加的背景下,我國早稻今年迎來了大豐收。
8月19日,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,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(546億斤),比2019年增加102.8萬噸(20.6億斤),增長3.9%,扭轉了連續(xù)7年下滑的態(tài)勢。此外,據農業(yè)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田間調查顯示,秋糧作物長勢較好。
目前,我國糧食生產究竟是怎樣的局面?未來我國糧食安全如何保障?
農業(yè)問題專家、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于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一直以來中國口糧基本上實現自給,這也是國家最優(yōu)先的政策之一。根據他的調查,此次疫情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基本沒有影響,但是洪澇災害對部分地區(qū)的晚稻生產有部分影響。但到目前為止,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總體可控。
對部分省份來說,由于耕地面積有限,保證糧食安全更需要多方平衡。華南農業(yè)大學城鄉(xiāng)融合發(fā)展研究中心主任劉義強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以廣東為例,可從高標準農田建設、高質量畜牧業(yè)發(fā)展、高產新農業(yè)技術和避免耕地撂荒等方向加強糧食自給。另外,嚴格限制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非農化使用也十分重要。
中國不必擔心糧食短缺
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(qū)嚴重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,單產有所下降,但得益于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,全國早稻實現增產。
數據顯示,今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4751千公頃(7126萬畝),比2019年增加300.7千公頃(451.1萬畝),增長6.8%。全國早稻單位面積產量5745公斤/公頃(383公斤/畝),比2019年減少157.3公斤/公頃(10.5公斤/畝),下降2.7%。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(546億斤),比2019年增產102.8萬噸(20.6億斤),增長3.9%。
各地的數據也反映出,夏糧的增產趨勢明顯。
河南夏糧總產量保持歷史最高水平,達到了750.75億斤,比去年多出1.67億斤。山東夏糧總產量513.84億斤,比上年增加3.18億斤,增長0.6%;單產435.23公斤/畝,比上年增加9.97公斤/畝,增長2.3%。安徽夏糧總產達到334.38億斤,比去年增產2.98億斤,單產394.4公斤,比去年提高4.9公斤。
一方面是對糧食安全的擔憂,一方面我國夏糧整體情況良好,目前我國糧食生產整體局面究竟如何?
于曉華表示,中國政府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,國內有大量的糧食儲備。此外國際市場糧食供應充足,中國也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去購買,糧食安全短期沒有任何問題。
“由于疫情和氣候變化,2020年世界糧食產量出現了一些小的波動,但是總體而言,除了小麥產量略有波動,其他的糧食供應變化不大。即使有經貿摩擦,中國外部糧食供給還是非常穩(wěn)定的。糧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,不能長期儲存,市場會通過轉移效應來重新達到均衡?!庇跁匀A說。
《中國農業(yè)產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2020》顯示,2019年中國稻谷、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達到98.75%。
而根據華創(chuàng)證券的研報,2019年我國三大主糧自給率為99.8%。從庫存來看,三大主糧庫銷比為68%,若只考慮稻谷和小麥這兩大口糧,則庫銷比為90%左右,基本夠一年的消費。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2019年超過470公斤,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。
今年4月,商務部表示,中國三大主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,不必擔心糧食供應短缺或價格暴漲。中國進口的大米、小麥分別只占國內消費總量的1%和2%,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。
于曉華表示,中國在2018年進口了大約1.3億噸糧食,占中國6.5億噸糧食總產量的20%,但進口的主要是大豆,超過9000萬噸,主要為了給畜牧業(yè)提供飼料。大豆是典型的土地集約型農產品,如果把糧食進口換算成土地資源,超過中國耕地的40%,這是中國人多地少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一種合理的政策選擇。
“中國三大主糧對世界市場的依存不高,假使發(fā)生極端的危機,比如即使進口全部斷掉,大家只要少吃一點肉,就不會發(fā)生饑餓問題。”于曉華說,中國的糧食供需處于一個緊平衡的狀態(tài),最害怕的是市場恐慌,從而導致囤積,進一步加劇恐慌。國家必須要采取果斷政策,打擊市場囤積行為。
下半年各地如何“保糧”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,如何保證下半年的糧食生產,各產糧大省也積極行動起來。
近日,各地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,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進行安排,至少有8個省份提出了保障農業(yè)和糧食生產。
安徽提出,深入實施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,多措并舉推進農業(yè)生產災后恢復。河南強調,堅持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,全力以赴抓好秋田管理,再奪全年糧食豐產豐收。河北表示,要依法加強耕地保護,守住“農地姓農”底線,確保糧食安全。
遼寧提出,要鞏固農業(yè)基礎地位,加快農產品深加工業(yè)發(fā)展。黑龍江提出,力保農業(yè)豐產豐收,千方百計穩(wěn)住經濟基本盤。江西表示,認識耕地保護的極端重要性,深入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,為保護耕地資源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。
此外,一些產糧大省近期也召開會議或者發(fā)布通知,提出要保證糧食生產。
8月18日,作為產糧大省之一,河北省農業(yè)農村廳印發(fā)《關于全力抓好秋糧生產奪取全年糧食豐產豐收的通知》,提出各地要加強秋糧作物中后期田間管理。推廣綠色防控技術,提升科學用藥水平,努力實現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和農藥減量增效的雙目標。
黑龍江農業(yè)農村廳表示,釋放玉米、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,全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、輪作休耕試點、保護性耕作、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政策。全面強化夏季田間管理,嚴密防控病蟲草害,做好抗旱防汛防大災應急準備。
洪災過后,安徽表示,當前受災田塊洪水已基本退去,各地搶抓農時,加快秋糧補種和田間管理,力爭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、總產不降低。穩(wěn)面積的同時,各地抓好秋糧結構優(yōu)化,品種間呈“一增一平一減”的特點,即玉米增加,一季稻持平,大豆減少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,保護耕地、落實補貼、加強管理等成為各地工作的重點。
于曉華表示,國家糧食生產采取了多種保護支持政策,首先對主要糧食采取了保護價收購;其次對農民采取多種補貼,包括農作物良種補貼、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。未來應多采取WTO允許的對市場沒有扭曲作用的“綠箱政策”,比如加大對農戶的直接補貼政策力度,以及采取農業(yè)收入保險制度,同時加大對產糧大縣的財政獎勵力度,讓農業(yè)的地位進一步提升。
從耕地上看,于曉華認為現有政策對農地保護已經非常完善,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非常剛性。但是,耕地總量很難再增加,國家可以采取政策提高耕地質量,保證土地可持續(xù)利用,比如東北黑土地的利用和保護問題,以及進一步改善灌溉設施等。
一些人均耕地相對少的省份,也在千方百計保證糧食安全。比如廣東農業(yè)農村廳預計全省晚稻種植面積1445.63萬畝,比去年增加7.13萬畝,截至8月11日,全省已栽插晚稻面積1322.87萬畝。
劉義強表示,廣東作為沿海發(fā)達地區(qū),工業(yè)化快速擴展,人口聚集多,土地非農化較多,目前人均耕地面積已經從改革開放初的1.27畝減少到0.3畝左右。耕地大規(guī)模減少,產量自然跟不上,需要從其他省份和國外購糧。
劉義強認為,廣東省需要建立糧食安全常態(tài)化應對機制,推動粵東西北地區(qū)農業(yè),尤其是糧食生產的足量、保價和生產技術提升,以市場刺激、政府保價、地力提升和糧食產業(yè)新技術應用等,推動區(qū)域糧食生產均衡,保障非農業(yè)人口和農業(yè)人口收入相對均衡。
此外,考慮到人多地少的現實情況,廣東應積極籌謀,與國內糧食主產區(qū)建立多種形式糧食生產和消費協(xié)作體系,加強對協(xié)作區(qū)糧食生產的資本、技術等投入,充分發(fā)揮糧食消費大市場作用,帶動糧食主產區(qū)提高產量、增加收入,以穩(wěn)定的糧食收成,確保廣東市場穩(wěn)定。
目前,今年我國糧食產量保持穩(wěn)定。農業(yè)農村部表示,秋糧作物長勢較好。東北玉米大部分處于吐絲至灌漿期,大豆處于結莢期,水稻處于齊穗至揚花期,長勢總體好于上年。洪澇災害對中晚稻生產影響總體有限;雙季晚稻搶插搶栽加快推進,目前已完成九成以上。
(文章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