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份以來,受國內外宏觀經濟不振以及美國生柴政策不及預期等利空影響,國內外棕櫚(7848, 92.00, 1.19%)油期貨振蕩回落,再次跌至10月中旬以來低點。展望后市,主要經濟體繼續(xù)加息,在衰退預期下棕櫚油需求堪憂;國內港口庫存大增,而需求不振,棕櫚油期貨偏弱走勢短期內難以改觀。
主要經濟體加息不止
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為遏制通脹,均大幅加息,目前來看,加息的步伐不會停滯,經濟衰退預期將造成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需求不振,價格回落。
當地時間12月14日,美國聯(lián)邦儲備委員會宣布,將聯(lián)邦基金利率目標區(qū)間上調50個基點,到4.25%—4.5%之間,這也是美聯(lián)儲今年第7次加息。鮑威爾重申其鷹派立場,表示將在明年繼續(xù)加息。歐洲央行15日宣布將歐元區(qū)三大關鍵利率均上調50個基點,承諾繼續(xù)大幅加息,同時公布量化緊縮計劃。今年7月至今,歐洲央行已連續(xù)四次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脹,共加息250個基點。
國際原油價格振蕩下行,拖累大宗商品價格走低,特別是具有生物柴油概念的棕櫚油期貨。
主產國供應有望寬松
12月13日,馬來西亞棕櫚油局公布了上月該國棕櫚油產銷存數據。數據顯示該國11月份棕櫚油產量和期末庫存均低于預期,該消息一度刺激馬盤棕櫚油探底回升。另外,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庫存降至338萬噸,2023年該國將推行B35計劃,即在燃料中摻入更多的生物柴油,以擴大棕櫚油的工業(yè)消費。雖然利多消息不斷,但是馬盤棕櫚油期貨仍裹足不前,低位徘徊。
馬盤走勢偏弱的原因,一方面是明年棕櫚油產量有望恢復性增加。受疫情影響,馬來西亞勞工持續(xù)不足,棕櫚果采摘不及時導致單月產量一直低于正常水平。隨著全球疫情的緩解和管控措施的優(yōu)化,這種情況在2023年有望得到全面解決。據預計,2023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有望升至1900萬噸左右,印度尼西亞有望增加150萬噸。另一方面市場擔心下游需求。因生物柴油政策不及預期,美豆油期貨大幅走低,削弱了棕櫚油的競爭力。
國內棕櫚油庫存高企
隨著棕櫚油進口邊際利潤改善,近幾個月來,我國棕櫚油進口量大幅增加,沿海地區(qū)棕櫚油庫存迅速恢復,棕櫚油供應大為改善。但疫情防控措施優(yōu)化后,消費短期內沒有好轉,棕櫚油下游提貨速度較慢,導致沿海地區(qū)棕櫚油庫存迅速上升。
據海關數據,11月份我國棕櫚油進口量為70萬噸,同比增加61.6%。調研顯示,截至2022年12月16日(第50周),全國重點地區(qū)棕櫚油商業(yè)庫存約102.45萬噸,較前一周增加2.5萬噸,增幅2.5%;比2021年第50周棕櫚油商業(yè)庫存增加47.31萬噸,增幅達85.8%,為近3年來同期最高水平。從需求端看,目前是棕櫚油傳統(tǒng)需求淡季,油廠棕櫚油成交量一般。據監(jiān)測,上周重點油廠棕櫚油成交量為13650噸,高于前一周的2333噸,但仍處于歷史偏低水平。
綜上所述,宏觀經濟不振,使得棕櫚油的食用需求以及生柴需求均不被看好,而明年主產國棕櫚油產量增加又是大概率事件,棕櫚油供應轉向寬松。國內棕櫚油庫存高企,疫情管控措施優(yōu)化對油脂的消費促進仍需時間,短期內供大于求壓制棕櫚油走強。因此,棕櫚油期貨弱勢依舊,料繼續(xù)低位振蕩。(作者單位:金期投資)